今日,全球最大的征信公司益博睿,宣布任命刘雪斌担任其大中华区执行总裁。
刘雪斌拥有25年的银行从业经历,在加入益博睿前,刘雪斌曾担任美国银行的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兼企业银行及金融机构部联席总裁。在加入美国银行之前,刘雪斌曾担任澳新银行北京分行行长。
半年前,曾考虑退出中国市场
然而,在新官上任的前半年,却有消息称,益博睿考虑退出中国内地市场。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益博睿之所以考虑退出中国市场,本质还是一种市场行为。益博睿低迷的各种财务(收入、盈利等)指标,直接展现出其原因——经营不佳。
其实,早在16年前,益博睿就已经进军中国市场。
益博睿在华主要开展四大块业务:企业征信、决策分析、反欺诈和身份认证、精准营销和数据质量。益博睿在中国更关注的是企业征信这块的业务。
然而,近年来,从事企业征信的公司数量众多,竞争较以前更加激烈,不像以前全国只有几家机构,益博睿原有的中国市场持续被分割。
企业征信当前更加依赖大数据征信技术及产业链、生态圈内生数据,传统的企业信息收集方式已经不适应现阶段的需求,创新性信用服务模式不断出现,更适应市场需求。
同时,部分企业还存在数据垄断现象。部分重要企业数据(如税收、发票经营数据、工商数据)均由相关企业或行政管理部门指定企业垄断经营。
另外,征信法规越来越健全,数据采集与使用要求变得比过往更加严格规范。
在上述方面,益博睿都不存在明显优势,个别地方甚至明显有差距。
除了企业征信业务,不得不提的是,益博睿的个人征信业务。其个人征信业务在全球市场中位列第一,是其最具有商业价值的核心优势业务。
但在开展个人征信业务方面,目前中国只有百行征信和朴道征信拥有合法牌照,没有牌照的益博睿在中国想发挥优势,大伸拳脚,这是有一定困难的。
业内人士透露:“益博睿做过很多监管层的工作,政府关系疏通也不错,无奈个人征信数据太敏感,很难向外资企业开放。”
2020年新冠疫情的冲击,让原本对于益博睿就不那么友好的商业环境更加雪上加霜。
加上外企高额的人力成本,高层频繁的流动,本地化的失败...等各种理由,似乎都加速了益博睿退出中国市场的决心。
海外信用科技公司如何稳住中国市场
同样,外资企业在华难以开展信用科技业务的不仅是益博睿一家,被称风控黄埔军校的FICO也似乎遇到了相同的问题。
不同的是,FICO并未考虑过退出中国市场,而是在去年12月宣布与联合国内知名AI金融企业“睿智科技”,成立合资机构:费埃哲睿智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FICO官方宣称,这是FICO在中国从事和开展新业务的主要方式。
此次合作,一方面,睿智在中国其与FICO大数据评分业务为独家合作,国内金融机构若想要合作FICO评分,需要通过睿智科技。
另一方面,睿智科技在国内整合了包括个人诸多行为特征在内的大量数据资源,FICO为其提供技术支撑和信用背书。
业内人士称:“此次成立合资公司,于双方而言,是一门双赢的生意。”
对睿智科技来说,其核心竞争力得以进一步加强,对FICO而言,则有助于在中国市场站稳脚。
从去年益博睿退出中国市场,以及FICO&睿智科技合作,两个事情都反映了外资企业要在中国开展信贷信用科技业务,还是相对有挑战性的。
它们有的像益博睿考虑退出中国市场,有的像FICO寻求与本土的科技企业合作,从而便于拓展中国业务。
戏剧反转,在华深耕的路在何方
反转的是,考虑退出中国市场的益博睿突然改变了主意。
去年12月,益博睿表示:已经与中国人民银行和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以及公司员工和客户展开了积极的跟进讨论,各方均表示支持益博睿继续在中国大陆市场开展企业征信和决策分析业务。
此外,益博睿称将持续为中国大陆的所有客户提供企业征信和决策分析业务。益博睿现有客户包括中国十大银行,以及来自电商、零售、技术、汽车、酒店、媒体、电信、金融、支付和公共部门等领域的企业。
就在益博睿宣布继续在中国开展业务后,不到2个月的时间,益博睿大中华区原CEO黄坚,辞任后出任苏宁金融副总裁,负责金融科技业务。
益博睿从一开始被传要退出中国市场,到后来官宣继续经营中国市场,再到原大中华区CEO黄坚闪电离职,颇有戏剧性。
未来,有了新中国区总裁的益博睿在华将如何继续开展业务?如何拓展更多的中国市场?诸如益博睿的外资企业又如何能够在中国开拓创新?这些都是外资企业值得考量的问题。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